婦女骨盆器官脫垂是因為支撐骨盆底之肌肉、韌帶及肋膜出現缺陷或變弱,使得子宮或是子宮切除後之陰道頂端、膀胱、直腸或小腸,從陰道脫出的現象。危險因子包括懷孕、經陰道分娩、停經、老化、長期增加腹部壓力的情況(便秘、慢性咳嗽等)、提重物或體力勞動的工作等。骨盆器官脫垂的診斷,主要是經由專科醫師的陰道內診檢查,可以知道脫垂的部位及嚴重程度。
治療包括手術和保守性療法。婦女骨盆器官脫垂的保守性療法包括子宮托的放置、骨盆底肌肉訓練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和改變。使用子宮托來治療女性骨盆器官脫垂,已經廣泛的被認為是一個安全而且又便宜的方法,雖然目前缺乏一些高品質的研究來證實子宮托治療的經濟效益比開刀還高。
子宮托是一個針對骨盆器官脫垂的婦女,設計來提供陰道支撐的陰道內裝置。在比較早的年代,就已經有子宮托這樣的裝置,但是,是用各種不同的材質製成,像是用植物的果實(石榴)或是羊毛織品所製成。現在的子宮托是用矽膠製成,它的好處是不會吸附分泌物和異味,也是低過敏的材質。子宮托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適用於不同體型的婦女和脫垂程度。
根據一個為期五年的瞻性的研究發現,如果一位婦女,在嘗試使用子宮托四週後,仍然成功使用,有極高的可能性在五年後會持續使用子宮托,並且不會有明顯的併發症(Lone et al.,2011)。 雖然子宮托被認為是一個很安全的治療,仍然有56%長期使用的婦女,有輕微的併發症例如陰道出血、分泌物增加、黏膜損傷或感染的發生( Sarma et al.,2009)。停經後的女性,由於缺乏雌性激素,陰道黏膜變薄、干燥,放置子宫托後更容易发生陰道黏膜損傷或溃瘍。而陰道雌激素软膏可以改善陰道黏膜的狀態,預防放置子宮托後的出血。嚴重的併發症通常是發生在子宮托被遺忘在陰道裡或沒有經常的更換。因此會建議教導病人學習子宮托的自我照護”self-care”,學會自行取出或放置子宮托,以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1.Patricia Neumann.Use of pessaries to prevent and treat pelvic organ prolapse. In: BØ et al., eds. Evidence-based physical therapy for the pelvic floor- bridging science and clinical practice. 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2015, pp 230-33
2.敦漢崇等編著:功能性泌尿學。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出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