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虎尾天主教若瑟醫院

黃淑君醫師
雲林虎尾天主教若瑟醫院 婦產部主任
臺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重建專科醫師

婦女骨盆器官脫垂的保守療法

女性骨盆器官脫垂是一個需要被關注的疾病,大約有50%婦女有不同程度的骨盆器官脫垂,嚴重的脫垂會影響到生活品質。根據一篇研究統計,婦女在一生當中有11%的機率會因為脫垂而需要接受手術(Ossen et al.,1997)。然而,所有接受手術的病人當中約有1/3的病人會有復發的情況,當中則以膀胱脫垂的復發最多(Whiteside et al.,2004) 。因此對很多婦女來說,非手術治療也是一個選擇。

骨盆器官脫垂定義:

婦女骨盆器官脫垂是因為支撐骨盆底之肌肉、韌帶及肋膜出現缺陷或變弱,使得子宮或是子宮切除後之陰道頂端、膀胱、直腸或小腸,從陰道脫出的現象。危險因子包括懷孕、經陰道分娩、停經、老化、長期增加腹部壓力的情況(便秘、慢性咳嗽等)、提重物或體力勞動的工作等。骨盆器官脫垂的診斷,主要是經由專科醫師的陰道內診檢查,可以知道脫垂的部位及嚴重程度。

骨盆器官脫垂的症狀包括:

  • 陰道膨出:感覺有膨出物或凸起的「瘤」,或感覺有往下拉扯的不適感。
  • 下泌尿道症狀:包括排尿困難、頻尿、夜尿、急尿及尿失禁,或發生反覆尿路感染。
  • 排便困難;病人會覺得一天要解好幾次,才解乾淨的感覺,或需要使用手指推回脫垂以幫助排便。
  • 陰道出血或感染:因為脫出的陰道壁摩擦造成出血,產生潰瘍及進一步造成感染、分泌物增加等症狀。

骨盆器官脫垂的治療:

治療包括手術和保守性療法。婦女骨盆器官脫垂的保守性療法包括子宮托的放置、骨盆底肌肉訓練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和改變。使用子宮托來治療女性骨盆器官脫垂,已經廣泛的被認為是一個安全而且又便宜的方法,雖然目前缺乏一些高品質的研究來證實子宮托治療的經濟效益比開刀還高。

子宮托的放置:

子宮托是一個針對骨盆器官脫垂的婦女,設計來提供陰道支撐的陰道內裝置。在比較早的年代,就已經有子宮托這樣的裝置,但是,是用各種不同的材質製成,像是用植物的果實(石榴)或是羊毛織品所製成。現在的子宮托是用矽膠製成,它的好處是不會吸附分泌物和異味,也是低過敏的材質。子宮托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適用於不同體型的婦女和脫垂程度。

在台灣,子宮托的放置或教導病人如何自行放置,是由醫師(主要為婦產科醫師)或護理技術人員來執行。在其他國家,骨盆物理治療師也開始被訓練來執行這項工作。子宮托放置後,不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可以散步、運動等。

子宮托是否有併發症?

根據一個為期五年的瞻性的研究發現,如果一位婦女,在嘗試使用子宮托四週後,仍然成功使用,有極高的可能性在五年後會持續使用子宮托,並且不會有明顯的併發症(Lone et al.,2011)。 雖然子宮托被認為是一個很安全的治療,仍然有56%長期使用的婦女,有輕微的併發症例如陰道出血、分泌物增加、黏膜損傷或感染的發生( Sarma et al.,2009)。停經後的女性,由於缺乏雌性激素,陰道黏膜變薄、干燥,放置子宫托後更容易发生陰道黏膜損傷或溃瘍。而陰道雌激素软膏可以改善陰道黏膜的狀態,預防放置子宮托後的出血。嚴重的併發症通常是發生在子宮托被遺忘在陰道裡或沒有經常的更換。因此會建議教導病人學習子宮托的自我照護”self-care”,學會自行取出或放置子宮托,以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參考資料:

1.Patricia Neumann.Use of pessaries to prevent and treat pelvic organ prolapse. In: BØ et al., eds. Evidence-based physical therapy for the pelvic floor- bridging science and clinical practice. 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2015, pp 230-33
2.敦漢崇等編著:功能性泌尿學。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出版2019.